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降压药后,应定期测量血压,根据血压水平调整服药量,逐渐恢复正常,但实际服用降压药后,不定期检查血压,可能导致高血压和低血压,对于患者而言这是十分危险的,而服用抗高血压药物后测量血压的最佳时间应根据抗高血压药物的类型和患者的个人情况确定。
首次服用抗高血压药的患者在服药后的头两周内每天要至少测量两次的血压,最好在8:00-10:00和16:00-20:00进行测量,因为由于这两个时间段内血压升高的可能性最大,医生会根据患者测量的血压来调节药物的用量日本降压药,患者服用药物有一段稳定时间后,可以每天24小时测量血压,但是患者在测量血压前30分钟要保持安静,不要兴奋,在测量过程中要放松心情,以便判断目前血压是否稳定。
降压药有短效,中效,长效之分,所以对不同的高血压人群,由于各自不同的血压波动规律,应该分别对待服用降压药,如果是短期降压药,建议服用降压药后30分钟至1小时内测量血压,如果是长效降压药,其作用相对较慢,2小时后即可测量,必要时可24小时动态评估血压,进行血压检查,尤其是在服用降压药期间,血压调节不稳定的患日本降压药者,可以通过动态血压监测来调整服用降压药的方案。
改善高血压,往往需要依托抗高血压药物来稳定血压,服用一般药物时需要注意很多事项,如何时服用,会有哪些不良反应等,那么,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的预防方法是什么。
第一,降压药最好选择一线药物,包含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转化酶抑制剂,受体拮抗剂,但用药过程中最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确定个体化治疗方法,通过小剂量药物为主,随后逐渐增加用药剂量。
第二,一般建议患者优先运用抗高血压药物,有效降低24小时血压,预防高血压并发症,在抗高血压治疗过程中,应该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机制不同的药物,联合治疗一段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同时,提醒患者们在降压治疗过程中,即使血压达到正常范围,也不能随意停药,为了控制血压,有必要长时间服用抗高血压药物。
第三,服用降压药后,血压降至正常,但这不意味着高血压恢复正常,而是得到了控制,临床上,发现一些患者服用几天降压药,血压降到正常就不服用药物,但几天后,血压又再次升高,又开始服药,这种方法是不正确的,这不只不能达到治疗目的,还会存在风险,日本降压药。